公開內容快速切換
當前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部門信息公開>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市政府(辦)文件>銀政辦發
索 引 號: | 11640100MB1722902E/2022-00059 | 效力狀態: | 有效 |
---|---|---|---|
發布機構: | 銀川市自然資源局 | 成文日期: | 2022-07-28 |
責任部門: |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布日期: | 2022-07-29 |
名 稱: |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銀川市城市“規劃水平、基本功能、品質品位”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 ||
『圖文解讀』 |
圖解:銀川市城市“規劃水平、基本功能、品質品位” 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銀川市城市“規劃水平、基本功能、品質品位”
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銀川市城市“規劃水平、基本功能、品質品位”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7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
銀川市城市“規劃水平、基本功能、品質品位”
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重要指示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按照銀川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和政府工作報告工作部署,就開展城市“規劃水平、基本功能、品質品位”三大提升行動,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規劃對城市發展的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作用,落實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新規劃理念,改進規劃方法,提高規劃水平,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品質城市,以高品質城市承載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著力補短板、強基礎、提品質、惠民生,全面提升城市基本功能。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通過提升城市風貌品質、建設品位及城市治理能力,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美麗家園的向往與追求,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
二、基本原則
(一)規劃引領,統籌協調。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加強規劃統籌協調,銜接各級各類規劃,科學規劃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確保一張藍圖系統實施。強化設計引導,堅持系統思維,提高設計精細化水平,堅持規劃必須科學、建設必依規劃、建筑必求精致。
(二)以人為本,惠民利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補短板、惠民生作為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設施,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宜居宜業水平。
(三)分類實施,量力而行。聚焦規劃、建設、管理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薄弱環節,分類施策,明確重點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量力而行,堅決不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四)建管結合,彰顯特色。加強規劃、建設、管理、監督一盤棋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集中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堅持生態優先、文化共融,凸顯銀川特質,打造高品質區域中心城市。
三、總體目標
(一)規劃水平持續提升。加速構建市、縣、鄉三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強各級規劃體系中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相互銜接,在規劃中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要求,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構建層次分明、銜接有序的規劃編制“一張藍圖”;提升規劃實施監管效能,強化執法監督檢查,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動態監測監管能力,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逐步建立起基礎數據更加詳實、規劃編制更加科學、實施監管更加嚴格、管理服務更加高效的高水平“銀川規劃”體系。
(二)基本功能顯著提升。完善城市基本功能,突出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和應急能力,重點結合城市更新、“十心實事”、“交通疏堵”等工作,著力完善城市路網、停車、公共交通等道路交通體系,提升市政管網、垃圾環衛設施、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增加文教體衛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
(三)品質品位大幅提升。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區、智慧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科學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美化城市環境,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化解爛尾工程,美化城市環境,彰顯城市特色,實現城市品質品位顯著提升,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城市治理更加和諧有序。
四、主要任務及分工
(一)規劃水平提升行動
1.摸清底數,完善基礎數據圖庫。開展“耕、林、草、濕、礦、水”等資源調查監測,逐步建立覆蓋“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自然資源一本臺賬。統籌推進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及地理國情監測,摸清自然地理要素的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反映各類資源、環境、生態要素的發展變化規律,構建全市自然資源基礎數據圖庫。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旅廣電局、衛健委、應急管理局、市政管理局、體育局、園林局、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公安局交警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園區
2.找準問題,推進城市體檢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成效及城市建設治理定期體檢評估機制,查找城市發展和規劃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從安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方面,對城市發展階段特征及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階段性評價,發現國土空間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規劃有效實施。開展城市體檢工作,以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為主要內容,綜合評價城市建設質量,找準城市建設治理及人居品質方面的問題,為緩解“城市病”、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提出對策建議,為城市更新奠定基礎。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住建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生態環境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旅廣電局、衛健委、應急管理局、市政管理局、體育局、園林局、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公安局交警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園區
3.規劃引領,建立權責清晰規劃體系。堅持高起點定位、高品質規劃,更好地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構建銀川市“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堅持總體規劃引領,高標準編制完成市縣鄉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化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堅持詳細規劃管控,強化詳細規劃作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等的法定依據,開展中心城區內20余個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及動態維護工作,完善各鄉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加快推進200個左右具備條件且有需求的“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逐步實現詳細規劃全覆蓋。堅持專項規劃支撐,針對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等民生保障重點領域,推動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編制涉及軌道交通、教育醫療、水電通信等20余項專項規劃,科學指導各行業領域規劃建設及管理。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務局、商務局、衛健委、應急管理局、市政管理局、體育局、園林局、網信局、地震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支隊、國網銀川供電公司
4.問計于民,積極推進陽光規劃。堅持開門搞規劃,加強規劃實施的社會監督,提高市民群眾關注規劃、參與規劃、監督規劃熱情。依法依規落實規劃公示公開、規劃聽證等制度。建立專家咨詢論證、市民參與、部門協作的規劃編制工作機制。利用規劃展示館向廣大市民展示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加大規劃公示力度,征求公眾意見建議,開展規劃宣講下基層等實踐活動。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旅廣電局、衛健委、應急管理局、市政管理局、體育局、園林局、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公安局交警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園區
5.嚴格管控,嚴肅執法監督管理。加大對違法建設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加強土地、礦產、測繪等重點自然資源領域動態巡查,探索建立快捷有效的違法行為核查指揮和快速反應機制。與綜合執法部門形成規劃執法聯動機制,遏制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打擊違法占地、違規建設的高壓態勢。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綜合執法監督局
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園區
6.提智增效,推進監測管理信息化建設。建設銀川市地理實體一體化管理服務系統和銀川市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推進衛星融入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評估、決策等共享應用。逐步推廣自治區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數據庫,提升國土空間數字化、信息化及動態監測監管能力。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網信局、審批服務管理局
(二)基本功能提升行動
1.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硬件功能。統籌推進市政管網更新維護、管線入廊,整治“馬路拉鏈”。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管線、管道、管溝建設,按照“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原則,基本做到新建道路地下管網全覆蓋,結合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改造,完善中心城區既有道路地下管網設施改造。排污設施方面,實施明德巷、育新巷、菜市巷、中心巷等老舊排水管網更新改造、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改造和提升工藝等項目。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處理目標達到國家一級A以上標準,強化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供水設施方面,推動實施“西線供水”工程環狀管網連通工程,加大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切實改善城市居民飲用水水質,強化水質監測,推進城市二次供水信息化平臺建設。供熱設施方面,對100萬平方米區域老舊供熱管網實施更新改造,降低供水損失率,提升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能力。推進城市集中供熱三期開工建設,帶供熱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熱則熱要求,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程,在城區重點建設“多熱源高保障”的多能互補系統3200余萬平方米。燃氣設施方面,整合燃氣市場資源,逐步建成全市天然氣環城高壓管網,補充完善和改造維修中心城區中壓管網,提高管道天然氣覆蓋率,建設穩定可靠氣源保障體系。
牽頭單位:市市政管理局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生態環境局、三區人民政府
2.加強垃圾環衛設施建設,提升垃圾收用效率。按照“無廢城市”建設要求,在市轄區全面建成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鏈條系統,引導居民普遍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實施銀川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達到Ⅰ類餐廚垃圾處理廠標準。推進實施城市再生資源化回收利用分揀中心項目建設,實施有機垃圾末端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等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項目建設。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8%以上,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
牽頭單位:市市政管理局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自然資源局、三區人民政府
3.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增強城市排澇能力。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貫穿到城市建設與改造全過程,建立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綿城市建設管理體系。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加快推進市轄區重點片區雨水調蓄池、雨水泵站、第一再生水廠配套再生水管網續建項目。增加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植草溝建設。整治城市易澇點,繼續實施積水點改造工程,逐步消除城市內澇。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審批服務管理局、生態環境局、園林局、水務局、市政管理局、三區人民政府
4.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服務供給能力。優化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布局,提高公共服務設施供給水平,新建一批教育、醫療、托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形成15分鐘社區生活圈。教育設施方面,重點從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提升學校辦學條件水平和強化教育教學保障等方面入手,統籌實施銀川唐徠回民中學北校區、興慶區第三十六小學、第一幼兒園西夏分園等一批中小學幼兒園項目,不斷增加基礎教育資源總量,優化學校布局,提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醫療衛生設施方面,實施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應急能力提升及急診急救中心改擴建、西夏區朔方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一批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依托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建設銀川市0-3歲嬰幼兒早期照護示范基地。養老服務設施方面,通過新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供給,打造老年人友好空間。新建一批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飯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等養老設施。體育健身設施方面,增加健身設施數量,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小型足(籃)球場等健身設施,推進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試點工作,提升場館開放服務水平和使用效益。文化服務設施方面,提升文化設施建設水平,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便捷化,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在基層社區增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所、建設城市閱讀島10處。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衛健委、民政局、體育局、文旅廣電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園林局、審批服務管理局、三區人民政府
5.完善路網體系建設,提升道路暢行能力。完善城市路網布局,優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以提升主路網、暢通微循環為目標,優化道路功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實施交通疏堵6+N重點工程,積極打造“暢通城市”。構建“一環三橫三縱”快速路網體系,重點推進賀蘭山路與民族街交叉口改造及銀川綜合客運樞紐(擴建工程)火車站通道工程,適時啟動寶湖路、正源街、麗景街等主干路交叉口快速化改造項目。聚焦優化路網布局、提高路網密度,推進實施團結路(正源街—鳳凰街)、金鳳五路(正源街—民族街)、緯十三路(麗景街—友愛街)、風華巷(朔方路—宣和巷)、經十一路(銀通路—現狀路)、怡北巷(同心街-梧桐巷)等18條城市主次干道建設及斷頭路打通工程,儲備燕慶街、新華路、治平路打通等 12 條市政道路工程。聚焦群眾便捷出行、深度改善道路通行條件,新(改)建寶湖路、永安巷、新華路、民族街等5條城市慢行綠道,新建北京西路二十四中南門口過街人行天橋工程等4處人行過街設施,對賀蘭山路與正源街路口、文昌街與南繞城路口等9個路口進行渠化改造。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分局
配合單位: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國資委、園林局、三區人民政府
6.加強公交設施建設,打造綠色出行體系。加大城市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占比,提高城市道路港灣式??空驹O置比例。開展城市地下綜合軌道交通項目論證,研究確定軌道交通線網布局、制式。優化公交線路、站點布局,改善公交車輛乘車環境,提高安全保障和服務水平。新建一批公交樞紐場站、公交停車場站。合理布局建設公交港灣、公交站臺,按照標準化、智能化要求,對老舊公交站臺進行升級改造。實施銀川市一體化綠色交通建設項目,至2024年分批次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200余輛及新能源保障用車16輛,配套建設充電樁1000個,保持綠色公交車輛比例100%。開展出租車(含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專項治理行動,不斷提高出租車等營運車輛安全保障和文明服務質量。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交通局
配合單位: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國資委、審批服務管理局、綜合執法監督局、三區人民政府
7.加強停車設施建設,持續緩解停車難題。在中心城區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城市公共停車場,按照每年新增1000個公共停車位的目標,充分利用燃煤鍋爐拆除、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等地上空閑區域以及公園綠地等地下空間增加停車設施供應,積極拓展城市停車空間。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采取錯時停車、差異化收費政策等措施,緩解老城區、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至2024年新增3000個公共停車位。
牽頭單位:市國資委、三區人民政府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公安局交警分局
8.持續推進電力通信設施建設,保障安全高效供給。加強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全面提升5G通信網絡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大力推進5G基站和機房建設,力爭累計建成5G基站5000處以上。加強對通信基站電磁輻射標準等科普宣傳力度,引導、發動社會各界廣泛支持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銀川市重點電纜通道布局,開展配電線路、環網設備、配電臺區等新建工程,實施銀川市三區重點電纜通道建設及典農、八一、宏圖等變電站建設,滿足區域新增負荷接入。升級改造市轄區內老舊電力設備,對臨街老舊設備進行更換,開展120處點位新建電纜通道及回線工程等電力改造項目,更換老舊電力設備138臺,新增、升級改造充電樁134臺。大力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有效提升城市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牽頭單位:市網信局、國網銀川供電公司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園林局、審批服務管理局、三區人民政府、中國電信銀川分公司、中國移動銀川分公司、中國鐵塔銀川分公司
(三)品質品位提升行動
1.彰顯歷史文化價值,提升城市特色品位。充分挖掘我市文化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實施文化旅游融合工程,開展文保單位保護利用提升行動,探索打造黃河-長城文化遺產、賀蘭山歷史遺跡及歷史城區的多元文化形象展示區,實施明長城保護修繕、文化旅游廊道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加強文化宣傳交流,提升文化發展動能,打造我市城市文化名片。
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電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西夏陵管理處、賀蘭山巖畫管理處、三區人民政府
2.優化藍綠空間,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統籌城市河湖水系及公園綠地體系,打造“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綠色休閑圈。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均衡布局公園綠地水系、開展增綠補綠行動,提升綠化品質。建設包括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小微公園的城市公園體系,在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各建一個1000畝以上的森林公園或濕地公園,每年新建6個小微公園。實施團結路等道路景觀綠化、空地美化等重點園林綠化工程建設。逐步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90%;以現有河湖溝渠水系為基本格局,開展水系連通、湖泊整治、節點提升,探索溝渠景觀式治理。加強河湖水質監測和水環境整治提升,健全黑臭水體治理長效機制,加強河道管護及溝底清淤,重點入黃排水溝水質綜合評價達到IV類,打造靚麗水系景觀線,構筑“塞上湖城”特色休憩空間。
牽頭單位:市園林局、水務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政管理局、生態環境局、審批服務管理局
3.系統推進城市更新,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加快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建設,治城市之病、補城市之缺、增城市之美、強城市之智。高標準完成10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完善外墻保溫,修復小區道路、電動車充電、公共照明、智能快件箱、二次供水、排污管網、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利用小區閑置存量資源,增加社區服務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老樓加裝電梯,推進2.37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項目實施;打造雪絨巷、健美巷等一批特色街區示范項目、示范區域。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自然資源局、三區人民政府
4.開展爛尾工程專項整治,化解城市治理頑疾。按照《銀川市推進“爛尾工程”清理整治化解工作方案》責任分工,對標對表83個項目,對全市爛尾工程進行全面梳理,建立清單,制定化解方案,明確復工、竣工時間,力爭3年時間完成整治,改善城市面貌,凈化房地產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障群眾財產利益不受侵害。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審批服務管理局、三區人民政府
5.加強建筑設計管控,提升建筑風貌品質。堅持建筑必須設計、設計必求精致。加強對重要節點、標志性建筑設計方案的審查,強化建筑風貌、建筑色彩、空間布局、體量尺度等方面的審查管理,增強城市景觀協調性,凸顯城市特色風貌。建立設計方案專家評審機制,鼓勵建設單位通過“方案征集”、“設計競賽”等形式確定建筑設計方案,讓每一個“城市作品”都經得住歷史的檢驗。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審批服務管理局
6.聚焦城市細節管理,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深化文明創建“亮形象、展業績、爭先進”專項行動,開展市容環境、亂停亂放、占道經營、亂搭亂建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治理和加強建筑工地揚塵、城市道路揚塵、堆場、裸露空地揚塵及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做到“六個百分百”(現場圍擋率、路面硬化率、揚塵處理灑水率、沙土覆蓋率、駛離工程車沖洗率、暫不建設場地綠化率)。持續推進“以克論凈”精細化管理,實現主要街道的機械全覆蓋,機械化作業規范有序,開展背街小巷凈美提升,穩步提升城市道路潔凈水平,嚴格渣土車管理,推廣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和深度保潔。加強道路挖掘審批管理,合理組織道路開挖、文明施工、做好交通引流,避免重復開挖、野蠻施工,加強批后執法管理,對現場文明施工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揚塵污染、視覺污染的,超范圍、超時間的占道、開挖等行為及時制止并進行處罰。實施“照亮百米回家路”工程,在文化街(清和街一公園街)、湖濱街(民族街一體育小區門口)、宜居巷(正源街一廣場東路)、正源街(大連路一賀蘭山路)等10余條道路增設約1500套景觀燈和路燈,補充樹木遮擋路燈部分光源,提高城市照明覆蓋率。繼續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行動,進一步優化調整規范城市道路隔離欄桿和單行線設置,開展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非機動車違規行駛和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專項治理,建立完善不文明行為懲處制度。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綜合執法監督局、市政管理局、公安局交警分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住建局、三區人民政府
7.加大數字化建設,提升城市治理精度。升級運營“i銀川”APP,提升城市數字服務能力,推出更多惠民利企“掌上辦”服務,打造社區(小區)服務板塊,構建線上生活服務體系。建設銀川市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化平臺、黑臭水體智慧管控平臺,強化生活污水及黑臭水體動態監測。持續推進廁所革命,推進公廁智能化建設,在“銀川公廁”微信小程序、“i銀川”APP中打造廁所地圖應用,實現公廁位置查詢全覆蓋。制定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導則及標準,完善數字管理平臺,建立城市違法建設治理長效機制。打造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與百度、高德地圖深入合作,加大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建設銀川市生態環境智能監管平臺,形成大范圍、多層次、多結構的大數據資源庫,通過智能化分析手段,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決策科學化、監管精準化、公共服務便民化的目標,為精準治污和環境管理轉型提供“新引擎”。
牽頭單位:市網信局
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政管理局、綜合執法監督局、公安局交警分局、三區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項任務牽頭部門要切實做到思想認識到位、責任分工到位、組織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細化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分年度明確工作任務、工作目標和責任主體,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要健全長效機制,協調聯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把三大提升行動任務落實及項目實施列入重要議事議程,嚴格項目落實責任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協調配合,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三)積極籌措資金,強化項目保障。市財政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三大提升行動項目的投入。同時各項目實施主體要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委及自治區相關廳局等各類專項資金支持,發動社會力量,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切實推進三大提升行動各項工作及各類項目實施。
(四)加大輿論宣傳,保障公眾參與。各責任部門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和網絡宣傳等新興媒體資源,深入解讀和宣傳提升行動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提高社會公眾對此項工作的認識、理解和支持,積極推廣三大提升行動任務落實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加強輿情監測和預警,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五)加強督導檢查,提升工作質效。銀川市城鄉規劃建設專家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市政府督查室開展督查。對各牽頭單位工作推進落實情況實行每季一報送、半年一總結、全年一考核監督檢查機制,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專委會辦公室將聯合市政府督查室予以通報批評。
附件: